第1741章 卧榻岂容他人眠(四)
彻底的摧毁武士阶级的经济基础。
徐渭仔细研究了倭国的制度,明白倭国武士骄横的原因,现在大名们基本上会将战争打下的土地一半分封给家臣获得军役,一半由自己直辖获得钱粮。倭国的这种分封和中国先秦的分封是有所不同的,倭国分封制的主要目的不是恩赏有功之臣。而是以土地分封为基石,构建土地军役制度。
因为获得土地行知为报酬的武士,不是白白得到的,他们是要付出军役为大名作战为回报的。作为作战的回报,领主减少年贡,不征徭役。有点类似于府兵制,平时大名是不负责维持军队的,在战时这些武士也要自备甲胄、兵器、粮食,战争的剧烈化的话,年贡全免,还会给与向对方烧讨,狼籍,收取助役金之类的的特权,胜利后,根据军功增加行知。
通过这种制度,倭国维持了一支比例十分之庞大的军队,按照徐渭的统计,现在整个倭国的武士、富农足轻等大约在三十七万人左右,而倭国的人口才多少?这个比例是十分惊人的,大明的人口、财政不下倭国十倍,但是供养八十余万脱产官军就已经感觉非常之困难了。
但是倭国却可以动员起几乎占大明军队员额一半的军队来,其中还有部分精锐武士,所依靠的就是这种层层分封的模式,这种模式可以保证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,同时藩主和藩臣之间的关系也相对紧密,当然,这种模式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,就是作为社会底层的农民,所受到的压迫是极为沉重的。
大名的领地分为两大类,一种是大名的直辖地,又称为御料所,另一个是分封给家臣的知行得。直辖地的年贡上缴给大名,知行地的年贡则缴给家臣,原则上不会进大名的库房。至于年贡缴交比例,就要看领主和百姓如何取得共识。一般来说倭国现在的年贡是五公五民,而只有北条则以四公六民著称,也就是收获量的六成归百姓所有。此外,年贡不见得一定是米粮,也有可能是当地的特产或资源。
不管是征收四成还是五成,都是极为沉重的赋税了,而北条家就以只征收四成赋税,而被称为倭国的仁主,要知道倭国的土地产出并不高,大明当然也有赋税田租极高的地方,比如苏松地区,赋税加上地租可能达到四成,但是主要是在苏松等富庶之地,一年两季水稻,而且现在大明实行严厉的限租令,朱载坖规定即便是上等水田,一年的地租不准超过八斗,即平均亩产的五分之一,如果有地主私自增加地租的,佃户可以直接告官,由官府来惩治这些地主。
倭国百姓的负担极为沉重,而现在大明官军来了,官军来了,倭国太平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