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穿越成顾横波后的传奇人生

首页

第529章 以痛吻他 报之白眼

生不拜君”四字,表示了对满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。

他们两兄弟署名的开头,把个朱字拆开,一个用“牛”字,一个用“八”字。这样隐姓埋名,可谓用心良苦。

朱耷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内北竺寺、普贤寺等地。

僧友澹雪为北竺寺方丈,与朱耷交谊很深。

澹雪亦善书法,性格倔强,后来因触怒了新建县令方峨,说他“狂大无状”、被抓进监狱,死在狱中。

澹雪死后,北竺寺不久被毁。这段时间,朱耷外出云游,访友作画,画作颇多,这是朱耷创作旺盛时期。

最后在南昌城郊潮王洲上,朱耷搭盖了一所草房,题名为“寤歌草”。

当时诗人叶丹曾作《八大山人》诗一首,描写他在这里的生活情况,“一室寤歌处,萧萧满席尘,蓬蒿丛户暗,诗画入禅真,遗世逃名志,残山剩水身,青门旧业在,零落种瓜人。”

朱耷就是在这所草屋中度过了他孤寂、贫困的晚年,直至去世。

后世一说朱耷葬于南昌城郊窑湾了英家山,但解放后迁墓时,仅见一些朽木铁钉,未见骸骨,可能是他的衣冠冢。

牛石慧墓在青云谱南将军岭,墓中有骨灰一罐,解放后亦迁葬于青云谱内吐珠山。

另据《新建县志》《西山志》载:朱耷墓在县西北三十里即今西山璜溪公社的猴岭一带。墓葬确在何处,已难查考了。

朱耷这一生,可谓世界以痛吻他,他却报之以白眼!

八大山人朱耷曾有一首题画诗说:“墨点无多泪点多,山河仍是旧山河。横流乱世杈椰树,留得文林细揣摹。”

这第一句“墨点无多泪点多”,夫子自道,最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,只有沿着他所提示的这条线索,世人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这位画家的伟大艺术作品。

只是,如今,不管他是被动还是主动,都在暗中站在了自己和新大明的对立面,自己该拿他怎么办呢?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