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穿越成顾横波后的传奇人生

首页

第181章 找到几人 选蒋德璟

崇祯皇帝和其他大臣也没有其他办法来筹措军饷,所以蒋德璟的很多建议终究不能实行。

其次,蒋德璟第二个优点是留心国计,善于理财治兵,竭尽心力,犯颜苦谏。

崇祯十一年六月,刚被廷推为阁臣首位的蒋德璟,因目睹边防废弛,且诸边皆虚兵冒饷,便上疏力陈其弊。

并且以现代眼光看,作为一名员工,蒋德璟能据理力争,敢于与自己的大明总裁崇祯皇帝作惊心动魄的唇枪舌剑的辩论。

蒋德璟以事实作根据,指出蓟督半年更换五人,很多军事管理将更加废弛。

蒋德璟认为欲巩固边防,边臣必须久任。

崇祯皇帝不以为然,说不称当更。

蒋德璟毫不客气地辩答与其更于后,曷若慎于初。说明必须慎择边将,一量选定了,就应该充分信任,让其全面考虑、长期规划,才能变被动为主动,克敌制胜。

崇祯皇帝被这蒋德璟怼得没办法,非常反感并歇斯底里地发问天变何由弭?

蒋德璟从容不迫,毫不含糊地说莫如拯百姓!

蒋德璟之所以回答莫如拯百姓,并不是泛泛之祠,抽象之说,而是有事实作依据的。

他接着说“近来加辽饷千万,练饷七百万,民何以堪!”

然后蒋德璟又以今昔作具体对比,来充实他莫如拯百姓的迫切性。

他同时指出祖制,三协止一督、一抚、一总兵,如今增二督、三抚、六总兵,又设副将数十人,权力不统一,将怎么制胜?

这些阐明了兵将在精不在多的道理。因而使崇祯皇帝在这铁证如山的事实下,终于采纳了他的意见,但可惜又是不能行!

第三点,蒋德璟对朝廷忠心耿耿,肯脚踏实地地实干。

蒋德璟除了一而再,再而三,不断疏议、上奏、辩论之外,还于崇祯十六年(1643年),通过认真调查,详细考证,充分研究,将各边饷册细加整理分析。

计祖制九边及先后增设东西二协,昌、通、津、登、保五处,共16镇,一切新旧练饷兵马及屯盐、、漕粮、马价,各项原额、现额,苦心编纂,分纲立目,写得一清二楚。

而诸形势要害,及近边部落,今昔疏议有可采者,亦附见焉,名说《御览备边册》呈上。

之后又进《备边抚赏册》1本,再又进出口《蓟密山永》1本,《蓟永三卫考》1本,《守边乞赏各部落》1本,以及《守边赏彝考》、《大宁三卫考》等等近40本之多。

可是那个时候明廷气数将尽,无药可救,蒋德璟这些呕心沥血的建议,只有束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